小结:
1)穿越周期:我们有信心,确实觉得降本增效的投入和周期没有必然关联。过去经验看,我们认为EBG承受风险会更强
2)EBG徐习明总:宏观经济压力下,我们也看到很多机会。比如双碳下的数字化需求、民生服务需求等。我们从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成长机会,提升自己能力,提高市占率,希望能穿越周期
3)EBG领域基于智能感知的市场需求非常大,还有未来的认知洞察的市场空间,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到可复制的方法,帮用户交付好产生价值,我们已经找到一些曙光
4)成立了AI工程化创新服务部,之前AI用的不太好的领域,通过AI工程化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去年推出统一软件的低代码巡检引擎,已经在几百个客户落地,可以减少定制工作量90%,帮客户快速数字化
5)创新业务:发展都很快,萤石、机器人、汽车电子、微影等的表现不错。今年年报可能还会增加分拆的数字。机器人方面,目前已经是国内工业相机市场份额最大的厂商
6)存货:应对各方面紧张的问题,公司有意增加库存;而且有部分和创新业务增加库存有关。硬件的生命周期长,更换物料导致的存货呆滞可能性小
7)人效:我们的业务碎片化,方案化,但我们努力在碎片化市场里找到有一定复制性的业务和产品,并会通过内部运营改善等让人效有所提升
8)缺电问题:目前海康本身的能耗矛盾不突出,未受到影响,但上游个别工厂已经因为供电紧张导致产能没法保证。利用库存来缓解这方面的波动
参会领导:高级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黄方红;EBG负责人徐习明
分板块情况:
EBG-增速继续保持,企业数字化转型有较大空间,增长有较好基础
PBG-政府资金紧张、极端天气等抑制需求,周期有所拉长
海外-平稳增长,大部分国家好转,经济活动复苏,货运压力、供应链压力持续
创新业务-快速增长,前三季度92.4亿,同比+88.6%
毛利率稳定:原材料上涨,生产、交付精细化管理,适当调整定价
费用率逐季降低,总体平稳
存货持续增加,归属创新业务的存货也在增长,继续保持高库存策略。硬件的生命周期长,更换物料导致的存货呆滞可能性小
展望Q4宏观不确定,供应链、物流紧张、能源等问题带来不确定性
问答环节:
海康业务和房地产的相关性?宏观和公司业务的联系?
地产属于宏观重要产业,如果宏观地产好,公司业绩也会好,所以大家有错觉认为关系大。企业会随着宏观环境经历一些周期波动,但我们波动会缓和,我们有各种预判和应对,让企业的表现比大家的预期要好一些。
后续缺电的影响?
过去也偶然有发生类似能源短缺情况。海康自己的工厂目前的投入产出对能耗需求矛盾不突出,目前不会马上受到能源威胁。但是我们上游个别工厂供应商已经面对这个问题了,供电紧张导致产能没法保证。所以我们对库存进行考量,来缓解波动性,防止个别供应商供给不上。
存货大幅增加的原因?
应对各方面紧张的问题,公司有意增加库存;而且有部分的库存增长和创新业务增加库存有关;产成品的库存有部分影响来自海外需求,货运紧张的情况下要保证交付原材料和产成品的比例没有大的变化
面对目前的大环境,对后几个季度短期的增长预判?
把经营拆分到季度太短了,更多是结果而不是目标,我们大部分是以年为单位定目标宏观周期性的担忧,海康到现在这个阶段,周期下行对企业产生压力,大家都理解。建议不要太纠结单季度数据,更多以年为单位看三年机遇期判断不变,对行业空间有信心,但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外部影响,可能会拉长企业目标变现的过程。至于15%的激励目标,我们没有调整计划,不管环境好坏,我们都努力。
海外市场发展的情况,不同地区的增速预期?
海外整体还行。前三季度增长不错,亚洲东南亚受疫情影响,包括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等传统还不错的国家,受疫情影响导致经济活跃度比较差。其他国家比如美国加拿大,受中美关系影响,也会相对弱一些,其他情况不错。与去年相比,这些国家从疫情走出来了,经济在复苏,复苏就有投资信心,包括经销商也有业务规划布局。对于运费,目前还没看到实质性好转的信号,仍然波动性很强,船舶的延误和运力紧张比价明显,我们暂时不乐观,要到明年上半年再看看。
SMBG供应紧张的情况?
关于SMBG需求和供给紧张的问题,目前看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展开分析三个BG的经营情况,4Q的展望?
从宏观紧密程度、资金来源看PBG受影响更大,4季度没看出很大改善,有压力
EBG可为空间已经打开了,覆盖行业各种各样,很多行业不是当下的感觉,会产生大量新的需求。短期来看,如果宏观没有那么理想,各个行业头部用户对降本增效的诉求会穿越周期,过去经验看,我们认为EBG承受风险会更强。
我们和宏观经济以及下游景气度之间的相关性,根据我们之前的一个研究,通常大的企业做IT预算会更平稳,甚至因为咱们海康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客户提效降费,大企业客户在周期不景气的时候反而可能增加升级改造的意愿,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因此AI赋能是否是更加穿越周期,甚至逆周期?
黄总:我们认为有信心,确实觉得降本增效的投入和周期没有必然关联。上半年各个BG发展的好的时候,EBG没有这么突出,下半年大家都承压的时候,希望EBG能比较优秀。
徐总:宏观经济有压力,对EBG部分业务有压力,比如智慧建筑。但是我们也看到很多机会。比如双碳下,能源企业对吨钢、吨煤产出有要求,要求企业提高效率,数字化转型,整个制造业机器换人,重资产重运营模式,对数字化要求更高。民生服务的财政支出也有保障和增长,这里面对我们业务的帮助很大。相应的微观上,我们不断提升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更多价值。我们从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成长机会。我们提升自己能力,提高市占率,希望领先和穿越周期。
徐总对EBG未来的看法分享:
首先EBG未来最大的机会是全社会转型对智能物联网的需求,智能物联网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有效控制。通过智能物联网才能达到事中的监测,事后的分析,消除安全隐患,这才是真正的数字化。
现在也很看重设备设施管理,智能物联网是真正把设备虚实结合起来,仿真、模拟、检修等,公司在全光伏,包括其他领域的物联网能力的布局,都为EBG发展打下基础。
双碳带来巨大机会。让能源,电网从输、配、感知变得更智慧。大型风光一体发电建设,对我们远程巡查巡检带来很大空间、消防需求提升;碳税使得高能耗企业聚焦精细化运营,重资产行业智能物联网一定要数字化。头部制造业企业资产越来越重,我们打造了全要素解决方案,市场反馈非常好。
教育这两年变化很大,教育双减推动公平,人工智能是很好的手段。
传统的地产智能化业务肯定有挑战,地产企业越来越重视建筑过程的数字化,今天我们看到建筑行业的数字化也被甲方重视。
我们立足智能物联网推动行业转型,我们认为四个能力很重要:1)AI工程化落地。从早期科研化、场景化、到落地化。2)低代码引擎。3)多模感知融合。4)视频融合。我们成立了AI工程化创新服务部,为用户产生价值,包括之前AI用的不太好的项目,通过AI工程化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有很多应用效果非常好的项目落地。
我们去年推出统一软件的低代码巡检引擎,已经在几百个客户落地,可以减少定制工作量90%,可以帮客户快速数字化。在EBG领域,基于智能感知的市场化需求非常大,还有未来的认知洞察的市场空间,现在最重要的是谁能找到可复制的方法,帮用户交付好产生价值,这是成败关键,我们已经找到一些曙光。
EBG哪些领域有核心竞争力?
第一海康是持续在技术上研发投入的企业,包括AI开放平台,统一软件架构,这帮助我们快速落地的能力
第二我们对于行业的洞察和理解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快发现用户的价值需求
第三海康服务渠道遍布全国,原来为政府公安帮助很大,现在对EBG帮助大
另外,EBG也不是完全碎片化,碎片化是以前AI产品的,今天围绕业务小闭环,把业务在小闭环串起来,这里要构建帮助用户转型的能力。
创新业务发展具体情况如何,展望?
创新业务发展都很快,萤石、机器人、汽车电子今年发展也很好,微影去年重组后不止做芯片,现在到产品端也打通了,有合力,表现不错。还有我们的消防、智慧存储、慧影都不错。今年年报可能还会增加分拆的数字,10亿元收入规模我们都会考虑分拆。
机器人和工业相机的发展?
我们机器视觉主要放在我们机器人创新业务中,分三块业务,工业相机,AGV,工业用的无人机。目前我们已经是国内工业相机市场份额最大的。我们把工业相机在各个类型的工厂做应用。如果工厂自动化不错,一定会用工业机器人,目前海康的产品在业内表现非常好。机器视觉我们是结合在整体的自动化,整体方案里面应用。
成立产业基金投资?
具体的投向没有明确说法,先搭建投资架构,会多看一些上游机会
基金的规模也不大,主要是一些财务性的投资。
PBG的子领域发展趋势?
政府在公安、交警等的投资逐步平稳,认为政府民生类、应急服务的业务受到重视度会更高,都在过程当中,建设也需要一定周期。
库存水位会保持吗?
库存在不断动态调整当中,看市场上每一种料的松紧程度,如果供应商产品成熟,可能供给就稳定了。如果不成熟的话我们就会重点关注
库存水位这段时间是高的,未来要看实际需求决定。
微影有没有在其他领域的扩张计划?
微影定位肯定不是单纯做海康的供应商。目前在海外的民用瞄具市场有较多应用,其他也都有在规划。
EBG从头部往中小客户推广的时候,有没有标准化程度提升的案例?
我们下游头部用户在投入的时候资金会大一些,但在实际扩张的时候中型客户也有不少需求。
刚开始是个性化方案,慢慢变成了标准化产品。比如远程巡检,最早是给零售行业开发的,后面延伸到能源领域的巡查,后台很多开发的原理是类似的。我们有很多产品原型,通过和客户不断交流升级迭代,变得更专业化、通用化,这两种都存在。我们为某类客户研发的某类产品,要能够满足产业的功能性需求。比如为疫情开发的测温产品,现在也形成了标准化产品;人证比对也是标准化产品
海康有很强的软硬件能力,产品迭代后会形成更具市场通用性的形态
有不少其他厂商想进入这个赛道,竞争情况?
我们从来没有指望某个行业进去过只有我们一家垄断。面对不同来源的竞争对手,我们分析自己的优缺点。互联网过来的对手每家长处不一样,最终看海康能做什么。首先满足用户需求,通过技术创新,是海康最重要的竞争力。海康有2.7万种产品,这么多行业应用的经验,有贴近用户的营销组织,我们为客户研发的成本不那么高,又可以变成相对通用的方案,竞争力就出来了。
Q3的管理和研发费用有所上升,人员投入上的规划?人效的趋势?
人员投入和年度规划有关。我们的投入分两类,中长期投入不到年度预算,还有一部分和年度业绩有关,会看紧一点。为了长远发展,投向未来的人员会增加,总体保持和收入相对匹配的人员增长
人效方面我们的业务碎片化,方案化,和平台经济比我们的通用型不是那么好。但我们努力在碎片化市场里找到有一定复制性的业务和产品。人效大幅改善的可能性不太高,但我们会通过内部运营改善等让人效有所提升。
研发投入的主要方向?
研发费用这几年涨了蛮多的,2018年之前占比7-8%,今年快到11%了,其中很大的支出方向是原材料维度。实体清单后针对美国原材料重新设计替代、2020前后原材料紧张,为了获得相对充足的原材料供给,我们要开源,调整方案,保证供给平稳持续会消耗研发资源
未来软硬融合是海康的突出特点,硬件优势会保持,给用户更多选择和性价比。未来软件的竞争优势逐步呈现,不断迭代升级,这方面的投入会不断持续。
研发下沉在一些区域已经改善很多了,还有一些区域没那么快,会继续下沉。
海外增长还不错,海外的软件投入会持续增长。
总体看,一类支持中长期新领域的开发,另一类是现用产品保持规模扩张的需求。
关键上游元器件考虑自制吗?
一直说是以合作为主,目前也没有改变看法。电子产业链太长,我们目前的产业链已经很长,再往上游的话我们的对变化的反应就慢了,而且我们不一定能比其他供应商做的更好。
目前汽车电子的产品和客户开拓情况?
产品在年报里有板块专门提到我们对业务的定位不太会去蹭热门概念,主要还是做驾驶检测、两客一危等的方案。
上半年有人员增长,是否会在EBG增长上得到好的反馈?
EBG肯定会增长下去,市场空间很大,公司当前业务状态和准备不错,所以在EBG我们很有信心,同时我们有资源的投入,内部和外部新增都有。
SMBG下游库存情况?
目前库存正常,我们不希望看到下游惜售囤积,渠道的库存水位一直是SMBG团队监测的重点,现在是健康状态。
我会在同名微信公众号:合纵投研中每天更新最新的机构调研内容、最优质卖方研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 END —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仅用做交流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标签: 海康威视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